自今年三月底開始,中國物業管理協會(下簡稱“中國物協”)陸續召開了第四屆理事會第三次全體會議、高校物業管理論壇、醫院物業管理論壇等。我也參加了一些地方物業管理協會的活動,這些活動給我的總體感覺是充滿了正能量,業內企業參加行業協會的活動都非常積極。這也說明大家對行業發展很有信心,是行業逐步走向成熟的標志。
各地方協會工作成績斐然
近年來,各地方物業管理協會在當地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在各物業服務企業的鼎立支持下,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很大的成績,總結起來,大致有以下幾項:一是主動參與制定、修訂行業的政策法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工作機制;二是積極反應企業訴求,依法維護行業的權益;三是加快推進企業誠信建設,增強行業社會公信力;四是深入開展行業調查研究,夯實協會工作基礎;五是努力探索物業糾紛調解機制,促進和諧社區建設;六是大力開展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行業培訓,提升行業隊伍素質;七是不斷加大行業宣傳力度,凝聚行業正能量;八是開拓創新激勵機制,促進行業比學趕幫;九是認真履行社會責任,提高扶貧和公益活動的自覺性。
在看到行業協會所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當前協會工作還存在著一定的困難和問題:一是行業數據基礎薄弱;二是理論研究能力比較欠缺;三是改制過程中如何改;四是行業自律機制還不成熟;五是宣傳力度還不夠。
脫鉤改制對行業協會的影響
去年7月8日,中國政府網公布了由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行業協會商會與行政機關脫鉤總體方案》(下簡稱“兩辦文件”),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自去年兩辦文件下發后,從中央和地方同時開展試點,中央已經列入了146家行業協會,中國物協列在第二批。
對于行業協會來說,本次脫鉤改制工作的影響主要體現在對協會作用、地位和工作機制的定位上,具體要解決三個實際問題:一是協會的地位和作用問題;二是去行政化問題;三是協會的自身建設問題。
其實,中國的協會脫鉤改制走的是中國特色的道路。從目前行業改革的定位來看,既不是西方式的完全自主的協會,也不是日本式的半官方性質的協會,脫鉤改制跟行業協會關聯性很大,比如說法人治理結構。法人治理結構是以章程為核心的,行業協會章程未來將非常重要,協會所有的法人機構及行為規范都將從章程中衍生出來。
另外,脫鉤改制明確了一些方向性的政策,例如放開了政府服務購買這一塊。第一,原來政府給予協會的責任將轉化成政府通過購買服務方式承接過來;第二,協會將作為一個獨立第三方服務機構存在;第三,協會作為非盈利社會社團有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第四,協會在標準化、行業指南、人才培訓以及建立共享的技術服務平臺等方面是獨立開放的。
積極參與、認真對待、努力適應脫鉤改制
作為物業管理行業協會,我們對待協會脫鉤改制這一重大改革措施的態度應該用三句話來歸納,即積極參與、認真對待、努力適應。
為什么要積極參與,因為這次脫鉤改制是全覆蓋,大概涉及7萬家協會,280多萬個會員單位,改革將用3年時間完成,去年是第一批試點,今年是擴大試點,明年可能全面鋪開。從社團管理角度出發,未來主管機構或部門應更宏觀,更規范,更專業,更有針對性,也更加有利于協會專業化、規范化、職業化建設。行業協會將和主管部門的關系更加理順。
為什么要認真對待,因為這涉及到相當多的政策和機制變化。從脫鉤改制角度,兩辦文件對協會定位管理更加符合中國新經濟常態的方式。文件中規定了四個堅持、五個規范。四個堅持指堅持社會化、法制化、服務發展、保持市場活力和分布推進。堅持社會化要求協會去行政化,成為優化行業發展的社團組織;法制化要求協會作為非營利組織,明確法律地址,規范服務行為,建立準入和退出機制;堅持服務發展要求協會提升專業化水平和能力,服務重心要從政府轉向企業、行業和市場;釋放市場活力。先行試點要求根據協會不同環境逐個制定改制方案,逐步推開,平穩過渡。
為什么要努力適應?因為脫鉤改制、自主辦會并不意味著放任自流,實際上還有很多剛性約束,比如協會辦論壇、評比、達標和表彰等活動。要求嚴格按相關規定執行并且接受監督,按現行規定就是要報批所以還是要堅持底線原則,紅線不能碰,服從黨的領導,服從主管部門的監督指導,按規章和原則辦事,努力適應新的環境和關系。
總之,各地物業管理協會要認真對待脫鉤改制,既要與政府部門的工作同步進行,又要逐個制定改制方案,確保改制順利平穩進行。
做好今年行業協會的重點工作
今年布置的行業協會重點工作比較多,需要大家一起做好。
一是要試點行業調解工作。國務院辦公廳出臺的《關于完善矛盾糾紛多元化調整機制的意見》,是一個很好的機遇,中國物協準備與最高人民法院司法改革辦公室共同合作,組織開展各種專項糾紛研究工作。
二是要引導行業全面實施營改增,5月1日開始,中國物協與稅務師協會共同進行了政策解讀與數據的測算。
三是開展團體標準的建設工作。2015年中央出臺了深化標準化工作改革方案意見,中國物協希望借此機會抓緊制定行業細分領域標準,先制定行業標準指南,提升行業標準化管理水平。指南的制定工作目前進展比較順利,最快的上半年就會出臺,最晚的也會在今年11月份舉辦產業博覽會期間發布。
四是組織行業技能競爭大賽。技能競爭大賽在行業發展中具有正面意義,現在的難點是省、市協會的職能怎么發揮,各地協會應主動和省、市政府溝通,爭取得到更多的支持。
五是組織博覽會。供貨商、服務商、技術及產品需要有平臺和渠道與物業服務企業對接,這將有利于行業的發展。地方協會可以通過企業會員的聯系渠道,動員供應商先試水。在這方面,物業管理行業有大量的企業和需求,前景良好。
六是打造行業文化和行業價值觀。行業協會很重要的職能就是自律,制定行規,包括誠信建設、提升行業價值及社會的認可度。希望能盡快提煉出簡短有力,有針對性且最能反映行業風貌的行業精神。
行業協會與行政機關脫鉤,將對協會產生根本性的變革,各協會要本著“積極參與、認真對待,努力適應”的態度,努力建設專業化、規范化、職業化的行業協會組織。希望各地方協會群策群力,共同做好相關工作。
本文節選改編自沈建忠會長在2016年度物業管理協會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來源:《中國物業管理》2016年第5期
地址:山東省濟南市歷下區華潤置地廣場六號樓405室 電話:0531-88880928 魯ICP備16014510號-1